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可以说,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我们意义重大👨🏽🌾。同时🕵🏻,2020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能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何继续推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这些问题👱♂️。本文将谈一下自己对当前脱贫攻坚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一、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从理论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反贫困理论,确立了我们看待和分析贫困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指明了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形成了对中国扶贫工作的科学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可以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
从实践层面来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百年,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9️⃣,再到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对其进行完善,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而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自然就成为当前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正因为如此🧝♀️,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时就说:“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可以说,人民的期待🧑🦯,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需要。
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脱贫攻坚为世界扶贫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规划🦻,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意味着我国要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十年”。这一成就将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当前全球还有13亿贫困人口的形势下,中国能不能脱贫、怎么样脱贫,受到全球瞩目。可以说🅱️,扶贫脱贫🐜,全球看中国。中国自然也不会让全球失望。
二✩、客观看待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的。短期影响主要是疫情期间各地一些临时性封控措施带来的影响,比如一些脱贫攻坚项目暂停,停工停业和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使得经济活动陷入低迷;等等👼🏼,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短期影响会逐渐得以克服👨🏽🦳🏊🏻♀️。
中长期影响主要是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较为深远的影响👎。此次疫情给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我国贫困地区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些中长期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市场压力⛹🏽♂️☣️。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很多贫困地区都在想方设法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宏观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国内外需求会大幅下降,也会影响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产品的市场销量。特别是有些特色产业已嵌入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更大👷🏼。
二是资金压力。我国的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同时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保障性扶贫主要是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帮扶等方面下功夫🥤,需要靠财政大量输血;开发式扶贫主要是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同样需要财政资金予以支持⚛️。近年来受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财政形势十分紧张。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财政面临更大的困难,特别是有些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对脱贫攻坚后续资金投入带来很大压力。
三是就业压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来,虽然持续推动复工复产,但是仍有很多小微企业濒临倒闭或短期内难以复工,而很多以外销为主的企业更是遭遇订单危机,难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受到影响😞,通过外出务工提高收入的难度加大。
不过,贫困地区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地理方面,贫困地区一般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与人之间经济交往和社会接触的频率也相对较低🧜🏽♀️,疫情链条更容易被切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为贫困地区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业方面,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刚性需求较大🤦🏽♂️,因此此次疫情中农业受到的影响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来说比较小🫳🏽。贫困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这对贫困地区来说也是一个客观的有利因素。此外,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出境旅游短期内难以恢复,境内旅游将成为主流,这也有利于国内疫情控制后贫困地区观光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
组织方面,为实施精准脱贫,贫困地区选派了很多优秀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再加上原有的乡村基层干部,可以说🤟🏼,贫困地区锻炼出一批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新冠疫情暴发后🔑,这些扶贫干部可以双管齐下👩🏽⚖️,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脱贫攻坚,为疫情背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层组织保障。
当然🫠,这些有利因素只是相对而言🤹🏻♀️,其作用不能夸大👮♀️,总体来说,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负面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三、脱贫攻坚的若干着力点
按照现行标准,2019年底,全国还有贫困人口551万,贫困县52个。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下,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困难重重,但我们也要坚定前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方面,财政部门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发行地方债筹资支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落实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金融系统要加强扶贫再贷款管理🪮,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拓宽深度贫困地区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相关企业发行股票、公司债、各种票据等📨。在就业方面♚,将推动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劳动力返乡创业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方式🤲🏼,促进贫困地区跨区域劳务输出精准对接🔲,又可以鼓励贫困地区有能力的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要为劳务接收企业和返乡创业企业减负,做好相关税费减免和抵扣。
2.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留意一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点: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从时间点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点与2020年全面脱贫,以及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高度契合。我们的脱贫攻坚不仅要让贫困人口“吃饱肚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加强统筹规划,推动贫困人口在脱贫的基础上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3.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我们说的2020年全面脱贫,就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里的现行标准是每人每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这是绝对贫困的概念。我们的扶贫不是解决绝对贫困就可以了,我们还有大量的相对贫困人口🛥🧑🎤。解决相对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更加艰巨🙍♂️。如果只是亦步亦趋😨,按照老办法✪、老思路出牌🥱,这些相对贫困地区就只能停留在相对落后状态🈂️。因此𓀐,除了延续一部分解决绝对贫困的政策外🤷🏽,还必须有所创新,发挥后发优势,抓住新经济、新基建、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新动能。
4.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不是让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达到贫困线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刚刚脱贫的人口,很多是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实现脱贫。他们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一旦离开政府的帮扶,或者说离开温室,极易失去发展能力,进而返贫➞,又回到贫困状态。因此,脱贫攻坚不仅要输血、造血👨👧,还要活血,就是要增强贫困人口发展活力,让他们逐渐掌握独立适应生存发展的本领和技能,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市场经济中有活力、有能力⚙️、有潜力的主体👩🏼🦱。另外,还要重视贫困人群因灾因病返贫的问题🔷⏮,通过兜底政策、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低保、社会慈善救济等给予必要保障。
5.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也要扶智👩✈️🤏🏽。扶智,根本靠的是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转变思想观念,掌握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教育扶贫摆在突出位置🤵🏼,这样才能让贫困人口彻底改变观念🐋,真正告别贫困🤵🏼♀️。为此,应加强教育扶贫宣传推广🏋🏿♂️,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大扶贫助学工作力度🚣🏼,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