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万泰平台成功举办龙马奋进“财经·格致”名师系列论坛第十一讲👩🏿✈️,本次论坛的主讲人为王雍君教授🎽,报告主题为“财政本质、社会交换与公共治理”🤘🏽,论坛由林光彬院长主持。受疫情影响,此次论坛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七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王雍君 教授
王雍君教授指出当前学科之间的可交流性虽然并不是很高🤦🏻👩🏻🌾,但仍存在着三个具有一致思想体系的分支学科,分别为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三者存在共同的本源,随即引出本次论坛的一个核心观点——学术研究需要追溯本源。研究需要在保证依据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前提下,通过逐步推进和抽丝剥茧推导出最后的结论🚴🏼,这是当前许多研究迫切需要的。由此学术研究的标准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两点👩🏽🏫,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需要找寻正确的研究方向👣,而正确地做事就需要脚踏实地🏃♂️➡️,保证技术的健全性。
王雍君教授指出🚵🏽,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苦难曲,苦难源自矛盾,学者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制度结构和思想体系化解矛盾♛。而矛盾的根源是理论体系,人类如果要化解矛盾🪷,应该在思想体系这个层面回归本质和本源👩🏽🏫,通过逻辑表达和思维框架将本源与结论的因果关系呈现在研究中。其次虽然矛盾无处不在,但是社会交换作为人类最健全的一种关系是不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因此如果把社会科学与公共治理的根本诉求界定为止恶扬善,那么财政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从其本质切入解读为社会交换则合乎逻辑。然而🧑🏼🦲,认识与把握社会交换并非易事,诀窍在于理解与驾驭必要过程和互惠性建构。由此引出第三个要点,我们需要在定性框架之下去推理和归纳一种交换理论🧛🏽♂️,并且这种交换理论能够从源头上追溯思维🧑🦽。
林光彬院长在总结中指出🙎🏻,王老师的报告是一场学术思政课。真正的学者都有终极价值关怀💊。正如王老师所说👨🏿🦲🐕,学者应洞悉事件的底层逻辑,把事物的本源说清楚,把本质面貌呈现出来,这对于年轻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潘婧 于孟琦 审核🧜🏻♀️:林光彬 编辑:王萌)